陶建敏在葡萄园指导农民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根据市场选好葡萄品种,教会农民葡萄栽培技术,自己所学的专业只有和生产结合,才会觉得充实,觉得有价值。”千亿官网国际平台教授陶建敏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夏黑”“阳光玫瑰”“美人指”“金手指”“维多利亚”“醉金香”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种植推广,或多或少都与陶建敏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2001年,陶建敏就建起了江苏省首个采用避雨连栋大棚模式栽培的葡萄园。如今,他引进、研发的包括H型极短梢修剪在内的一整套葡萄栽培技术体系水平先进,在南方葡萄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选品种 推技术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瑶宕村栽培“夏黑”葡萄,每年产值100多万元,成为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陶建敏这位葡萄教授。2008年,陶建敏成为瑶宕村的首批科技特派员,他的到来为瑶宕村的葡萄产业带来了希望。
陶建敏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长期从事果树新品种引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推广等普及工作;也是国家“948”项目承担者,负责跟踪国际前沿农业技术,快速引进和推广应用;同时他还承担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重大农业技术推广试点工作,具体负责葡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效益,增加收入。
陶建敏二十年来积极推广葡萄优质、高效新品种,这些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夏黑’大约是我们在1998年引进来的,2002~2003年开始推广。‘夏黑’在很多地方推广年亩产值达到3万元以上。”他说。再如“阳光玫瑰”是市场上最好的葡萄品种之一,尽管价格高,但在广东等地仍然十分受欢迎,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与品种相配套的技术模式,也是陶建敏的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研发,他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能够快速应用于生产,为葡萄种植户发挥效益。葡萄稀植、限根、局部改良土壤、H型整形避雨栽培模式技术体系在江苏省及我国南方地区应用,已成为南方地区葡萄栽培的重要方向。
我国南方雨水过多,导致葡萄生产中普遍存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用药频繁、果品质量安全隐患多等突出问题,可以说,南方地区并不适宜发展葡萄产业。而且,即使是打过多次农药的葡萄,因天气因素,也不一定保证每年都有好的效益。
陶建敏认为,一个很小的技术解决了一个很大的产业问题,这就是避雨栽培。“以前南方地区不能种葡萄,应用这项技术后,南方葡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总面积的1/3。仅以江苏为例,20年前葡萄种植面积为5万~6万亩,现在已接近60万亩。”
“因为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葡萄生产中打药次数明显减少、病虫害显著减轻,果品安全级别提高,正常管理的情况下能达到绿色食品的标准。”陶建敏说。此外,许多不抗病的葡萄品种在南方地区栽培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南方葡萄的品质、栽培规模和栽培效益。
走在农村一线
陶建敏表示,避雨栽培技术是基础,还应综合推广其他技术。如局部土壤改良新技术,就是对单株葡萄树实行控根施肥,砌起固肥池,大量集中施肥,而不是对整块地做改良。
“从上往下俯看,葡萄植株呈现出‘H’型,枝条直,既规范又标准,而不是以前随意长的样子。”陶建敏说,在避雨栽培条件下采用H型整形及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控根池外种植草坪,具有省肥、节水、易改善土质、修剪简便、果实品质优、标准化程度高、干净美观,适宜观光采摘等优点。
在南京市八卦洲,采用该技术体系亩栽9株“阳光玫瑰”葡萄,2016年一株产值达1万元以上。连云港市灌南县居丰葡萄合作社种植葡萄连年亏本,在南京农业大学安排下通过技术扶贫,实现2016年十亩“阳光玫瑰”产值20多万元,整个合作社扭亏为盈。
为了让农民把这套技术体系真正学到手,陶建敏写了一本书,对避雨栽培技术和H型修剪作了详尽的描述,不仅有对避雨栽培技术的概述,更针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的环境、资源禀赋量化了设施构建的数据,配以生动的插图,一目了然。书中对避雨栽培中的覆膜技术的覆膜时间、覆膜方法、避雨栽培管理也作了通俗易懂且详尽的阐述。
除了瑶宕村,陶建敏参加南京市科协的“百名专家进百村”工程还签约了南京市江心洲和六合县新集镇两个点的科技帮扶工作。通过各个环节的技术辅导,这些地方的葡萄栽培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较高的效益。
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南京农业大学组织的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活动,作为江苏省科技特派员,一年中有1/3的时间从事农村一线的科技推广工作。
陶建敏在各地每年进行葡萄栽培技术培训40多场次、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从葡萄修剪、花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无公害栽培技术、新品种推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工作。
即使人不在现场,他也能随时为果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因为手机号码早已公布。在葡萄生长季节特别是花期,他每天都能接到几个咨询葡萄栽培技术问题的电话。
“从很多的咨询问题可以看出在郊县开展技术推广的迫切性,农村科技工作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活动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科技的需求。”陶建敏说。